介質損耗測試儀是用于測量高壓電力設備絕緣介質損耗角正切值(tgδ)及電容量(Cx)的高精度儀器,廣泛應用于發電廠、變電站、實驗室及工業現場,是評估絕緣材料性能、檢測設備缺陷的核心工具。
該儀器通過測量電介質在交流電場下的能量損耗(即介質損耗),反映絕緣材料的劣化程度。當電介質施加交流電壓時,電壓與電流間存在相位差,其余角δ稱為介質損耗角,tgδ值直接衡量損耗大小。儀器采用標準回路(內置高穩定度標準電容器)與被試回路(被測設備)對比測量,通過矢量運算得出試品的電容值和介質損耗值。
一、測試前準備
設備斷電與接地
確認被試設備(如變壓器、電容器)已完q斷電,并斷開所有一次、二次連接。
對被試設備進行充分放電(使用專用放電棒),并可靠接地。
在操作電源開關處掛“禁止合閘,有人工作”警示牌。
環境檢查
確認環境溫度、濕度適宜(一般溫度5~40°C,濕度<80%),記錄溫濕度。
避免在雷雨、大風、霧天等惡劣天氣下進行戶外測試。
儀器檢查
檢查測試儀外觀無破損,電源線、高壓線、測量線、接地線完好。
接通測試儀電源,開機預熱(通常3~5分鐘),檢查儀器自檢是否正常。
被試品表面清潔
用干燥、清潔的布擦拭被試品表面(如套管、絕緣子),去除灰塵、油污,減少表面泄漏影響。
必要時使用屏蔽環(Guard Ring)以消除表面泄漏電流。
二、接線方式選擇與連接
根據被試品類型和測試目的選擇接線方式。常見三種模式:
1.正接線法(Normal Mode)
適用:被試品一端可對地絕緣(如變壓器繞組對地、電容器)。
接線:
高壓輸出線→接被試品高壓端。
測量線(Cx)→接被試品低壓端或屏蔽端。
接地線→接儀器接地端,并可靠連接到變電站接地網。
特點:抗干擾能力強,精度高,推薦優先使用。
2.反接線法(Reverse Mode)
適用:被試品一端已固定接地,無法斷開(如GIS設備、某些互感器)。
接線:
高壓輸出線→接被試品高壓端。
接地線→接被試品接地端。
測量線(Cx)→懸空不接(儀器內部切換)。
特點:測試回路對地電容大,抗干擾能力較弱,需注意電磁環境。
3.不接地模式(Ungrounded Mode)
適用:被試品完q懸浮(兩端均不接地)。
接線:
高壓輸出線→接一端。
測量線(Cx)→接另一端。
接地線→可接儀器接地或懸空。
應用較少,需特別注意安全。
三、儀器設置與參數輸入
選擇測試模式
在儀器菜單中選擇“介損測試”或“Auto Insulation Test”。
選擇接線方式
選擇“正接線”、“反接線”或“不接地”。
設置測試電壓
根據規程設置試驗電壓(如10kV、5kV、2kV)。例如:
變壓器繞組:通常用10kV。
套管:按設備額定電壓選擇。
設置電壓升/降方式(自動或手動)。
輸入被試品信息(可選)
輸入設備編號、名稱、額定電壓、溫度等,便于數據管理。
開啟抗干擾功能(如有)
開啟“自動干擾抑制”或“變頻測量”功能,減少現場電磁干擾。
四、開始測試
人員撤離
確認所有人員已撤離高壓區域,設置安全圍欄。
啟動測試
按下儀器“開始”或“升壓”按鈕。
儀器自動升壓至設定值,保持穩定。
數據采集
儀器自動測量并顯示:
電容值(Cx):單位pF或nF。
介質損耗角正切值(tanδ):以百分比(%)或小數表示。
有時還包括kV、mA、頻率等。
測試時間通常為30秒~2分鐘,待數據穩定后記錄。
五、測試結束與放電
自動降壓
測試完成后,儀器自動降壓至零。
關閉高壓
確認電壓降為零后,關閉高壓輸出。
放電
使用專用放電棒,先接接地端,再接觸被試品高壓端,進行充分放電(至少1分鐘)。
對大電容設備(如長電纜、電容器組),放電時間應更長。
拆除接線
先拆除高壓線和測量線,最后拆除接地線。
整理儀器線纜,關閉電源。
六、數據記錄與分析
記錄數據
將Cx、tanδ、測試電壓、環境溫濕度、設備信息記錄在試驗報告中。
結果判斷
對照《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》(如DL/T 596)中的標準值進行判斷。
例如:
20°C時,變壓器繞組tanδ≤0.8%(35kV以上)。
tanδ隨溫度升高而增加,需進行溫度換算比較。
與歷史數據或同類設備數據進行比較,判斷是否異常。
生成報告
打印或導出測試報告,存檔備查。
